速通香港和澳门(1)深圳-香港
2月份去了一次香港和澳门,是第二次去,16年的时候第一次去基本上没啥印象了,只觉得没啥好玩的,就是走呀走。这次去准备重新探索一下。
成都天府机场飞广州,以前来机场都是匆匆忙忙的,这次突然发现居然机场里面还有个小花园,真是舒服呀。
走过去之后就是一个小花园,还有腊梅花在开,很多人都在这里晒太阳(四川人传统艺能了属于是)。
中午到深圳之后顺便去了一趟华强北,发现现在已经正规了许多,虽然还是在卖各种“高仿”产品,但已经有了很多正规经销商点,尤其是大疆这样的品牌。晚上跟在CUHK的高中同学吃了一个饭,吃的似乎是潮汕菜,主要还是聊天了,这位哲学专业的同学似乎在香港亲眼见识到资本主义的威力之后,对许多事情都有了新的判断和看法。
第二天就是从罗湖口岸通关,通关之后立刻可以坐地铁,我们的第一站是会展中心。从罗湖坐到会展中心需要几十分钟,如果不想站着发呆,对于第一次进港的朋友来说可以下载ZA bank和HSBC HK,凭借中国内地身份证、来往港澳通行证、通关小票、支付宝查询的出入境记录等线上开户(HSBC似乎不总是开放线上开户),开好以后过个三四个工作日就能审核通过,然后就有一张港卡了。
P.S. 汇丰银行可以EMS免费将实体卡片寄到中国大陆(如果是使用身份证作为地址证明会送到身份证上所标识的地方,我是某天偶然发现支付宝提醒我有一个EMS快递,由于我现在住址不在身份证地址处,支付宝上居然可以改地址,于是愉快地修改了地址之后直接寄到了我的学校),但是众安要收35 HKD,所以显然我没有申请众安的实体卡片(用在线功能足矣)。众安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在于可以自定义卡片的尾号(6位)。
会展地铁站出来之后的街道
作为被朋友圈好兄弟评论的“你们两太红了”的新时代青年,当然是先打卡紫荆广场了(笑)。
这里看海特别不错,景观尤其好,作为一个在内陆长大的人,确实是很少有机会看见海的。给人心旷神怡的感受,也和之后见到香港中心城区的高大逼仄成为鲜明的对比。
接着往前走,沿着观海道步行,街道非常干净。这让我想起了大陆有对文明城市的评比工作,或许对于香港来说,维持一个整洁的市容风貌对于吸引游客、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非常有益。
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实际上香港环境差异非常大,有许多穷人都居住在很狭小的房间内。可能这一片是香港对外展示的第一窗口。后来听说在港大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成功申请到校内宿舍,要花一笔很高的价格在距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租到房。
这里是PLA驻港部队大楼,旁边的标语是贯彻一国两制伟大方针 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街道
香港的地铁站非常大,和建筑几乎是融为一体的(对于香港这样一个土地面积非常受限的地方来说,确实只能这样),换乘要走比较长的距离,地铁站内也有很多公共服务(例如ATM机,便利店等等,在罗湖口岸出来之后的罗湖地铁站内还有宇宙第一大行最近推出的自助开户服务,但据说很多人都因为自助开户要很长时间,超出了地铁最长乘坐时限,所以出站时被港铁罚款了)。由于也不用安检,和瑞士一样,地铁自然而然似乎是和城市本身融为一体的。地铁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刷,和在大陆是一样的体验(除了价格完全不是一个体验......)。
坐缆车去山顶
作为大冤种,上到山顶之后当然要花75HKD登上屋顶去看一下到底是咋回事了。哦,原来就是可以俯瞰香港全城呀~虽然但是,75HKD完全就是抢钱吧......(疑似过于资本主义了:))
没必要在山顶吃东西,除非你和这两位冤种一样实在太饿了而且没吃早饭......
204HKD+10% service fee,双人套餐,每个人一碗馄饨。(关键是毫无service还好意思收service fee,疑似过于资本主义了)
然后去看了M+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人话就是抽象),原来搞抽象是人类共通的,而且还是——艺术!
M+博物馆可以买学生票,而且没有查学生证件(还好没查,不然难以解释这两个人为什么会来看M+),可能看我们两个确实很像大学生吧。M+里面有很多在常人看起来血腥、暴力、充满赤裸裸性行为的作品,以及在中国大陆不太常见的一些政治作品。乘坐电梯可以到四楼,出电梯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保洁阿姨,问我“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呀?”
“希望你们最好不是北京派过来的人,哈哈...”
我是哪个省的?我是妈妈生的......
登上楼顶看到的景色,旁边其实还有故宫博物馆,但是这次没时间了
紧接着去了香港大学,去旁听了一小段宗教学的课程,也很有意思。
在大陆的高校我也去过很多,但是在香港大学,还是感觉很不一样。按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观点,或许我们(大陆)的高等教育过度关注了外在的成果和目标,而对探索未知、培养和保护好奇心、认识自我这些方面少了很多关注。期待未来的改革。
对了,在香港大学上学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同行人的高中同学招待我们在香港大学吃了一点点心,两个不大的肉丸子就要差不多30HKD了。对于从大陆过来上学的学生,如果没有全额奖学金,还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学费。
许多人的想法是,在香港读本科(或者读本科以后接着读硕士),然后通过就业的方式(或读书)在香港待满七年,就可以通过优才计划拿到香港护照。我了解到,这不仅是出于对自身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有对下一代教育的考量。不过鉴于香港的房价实在是太高,即使拿到了优才计划,似乎也要积累足够的财富才行......当然很多人在香港赚够了钱就回内地自己老家(二线城市)养老了。在香港,送外卖月薪似乎能达到20 000HKD。
之后去了星光大道,下起了小雨,夜景很好看。
然后就是坐地铁回罗湖口岸入关。入关之后吃了一顿烧烤,两个人吃得贼饱,花了170RMB(没吃晚饭,宵夜晚饭一起吃了属于是)。